产品列表
联系方式
  • 地 址:蚌埠市燕山路2369号1栋2层202室
  •  
  • 邮 编:233000
  • 营销部:杨经理
  • 联系电话:0552-3716182
  • 手机:13966071766
  • 电子邮箱:264940500@qq.com
  • 研发中心:朱经理
  • 联系电话:0552-3716183
  • 手机:18605526367  
  • 电子邮箱:454473123@qq.com
行业动态
江苏徐州:污泥协同处置“吃干榨净”模式

      近年来,随着徐州市不断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日趋完善,污泥处理成为“无废”领域关注的重点。徐州市当前在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114座,日处理能力141.57万吨,2020年运行污泥产生量187452.3吨。污泥如果没有合适的去向,很快就会形成垃圾围城的局面,面对严峻的形势,徐州市通过工艺比选,结合地方产业特点,形成了污泥协同处置及全过程监管的模式,实现了永久性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,无害化处理处置百分百“吃干榨净”的徐州模式。

说明: 1.jpg

图1 污泥产生情况分布图

说明: 2.jpg

图2 徐州市政污泥协同处置及全过程监管示意图

      主要做法

      徐州市根据不同县(市)区的污泥泥质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状况,在处理方式、处置路线上积极寻求解决污泥方案。完成了《徐州市区污泥处理处置实施方案》,出台了《徐州市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》及《徐州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》。

      一是推动协同化处置市场化运作。徐州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BOT或TOT运营模式,镇级污水处理厂以县(市)、区为单元,统一委托一家专业化公司运营。污泥处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即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污泥处置单位及污泥处置费用,签订污泥处置合同,根据污泥处置量定期支付污泥处置费用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统一运送至污泥处置点。

说明: https://img01.mybjx.net/news/UploadFile/202107/6376124533870393844544850.jpg

说明: https://img01.mybjx.net/news/UploadFile/202107/6376124533878355042287420.jpg

图3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

      二是加快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。徐州市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离心脱水机或带式脱水机,通过污泥脱水设备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80%以下,多余的水分返回至处理系统进行再处理,同时为保持污泥不二次污染环境,现场配套污泥料仓,脱水后的污泥暂存污泥料仓,污泥运输车辆到厂后卸料运输。

      污泥具有一定量的热值,徐州依托电厂、水泥厂、垃圾厂及砖厂既有的设备和环保设施配套建设污泥卸料及储存系统、污泥输送掺烧系统、废气除臭系统等工程,从场外直接运进含水率80%左右的污泥进行污泥无害化、资源化的藕合处理,不但消除了污泥堆放产生的环境污染,同时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全部碳化转换为能源及建材,变废为宝,使污泥得到充分的利用,而且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置费用。实现了污泥处置的减量化、稳定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。

说明: 5.jpg

图5 电厂、水泥厂、垃圾厂协同处置工艺流程示意图

说明: 6.jpg

图6 砖厂协同处置工艺流程图

      三是实现全过程监管无间隙对接。污泥处理处置监管是污泥实现无害化、稳定化、减量化的重要环节,徐州市污泥处理处置由指定单位负责日常调度监管。在各污水处理厂、污泥处置企业安排驻厂监管人员,对污水处理厂运营、污泥出厂、进厂称重、污泥存储、焚烧等实施全过程监管,建立了污泥监管台账及污泥运输四联单制度。同时,在各污泥处置企业安装了污泥运输称重自动化系统,对所有污泥专用运输车辆设定运输路线并安装GPS定位,通过人机结合监管方式,使污泥得到有效安全处置,实现了污泥处理、运输、处置全过程监管。

      三、取得的成效

      徐州市通过协同处置,依托电厂、垃圾焚烧厂、砖厂、陶粒厂等处置资源完成了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,污泥处置能力达1230吨/天,实现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、全过程监管,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%。污泥协同处置,减量效果明显,电厂、水泥厂、垃圾厂焚烧后的污泥体积可减少90%以上;有效杀灭污泥中的有害细菌,难降解有机物全部碳化,危病原体彻底解体汽化;电厂、垃圾厂焚烧产生的热量可以供暖和发电,砖厂生产的产品是很好的建筑材料,达到了污泥无害化、减量化、稳定化、资源化的目标。

      四、推广运用条件

      徐州的模式表明,污泥处理机遇和挑战共存,思维理念转变和前瞻性创新需要勇气和担当。当前,巨大的市场和需求,亟待高度重视推广污泥的协同处置,通过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。

 

发布时间:2021-07-14